4月1日,也就是愚人节这天,阿里联合12家媒体合作推出的码上淘项目正式上线,读者拿到报纸后,只需打开手机淘宝,扫码相关产品的淘宝码,即可完成下单支付等流程。
据悉,参与此次码上淘活动的媒体包括《新京报》、《京华时报》、《东方早报》等12家主流媒体,地域涵盖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济南等六大城市。据公开数据显示,这12家媒体的日均发行量合计近千万份。 有分析人士认为,阿里此举在于强化消费者移动端的消费习惯,增强在移动上的消费比重和消费频次,这也和阿里大举进军移动互联网的战略布局相契合。 手机淘宝还特别推出“扫码一元价”专场,每天9:00~21:00间共10个整点时段,整点推出一款“1元”秒杀优质单品,从德国名牌厨具、进口无铅水晶器皿进口水果组合到国产名酒……报纸扫码读者均有机会用1元秒到将其收入囊中。 线上购物遵从这样一个定律:环节(步骤)越多,流失的客户也就越多,将报纸广告作为电商平台,不但能够提高广告的富价值,还能省去了购买的中间步骤,节省了决策时间,提高产品转化率。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码上淘”的出现,相当于间接提升了报纸广告的价值。传统的报纸经营理论认为纸媒就是“二次销售”,把内容卖给读者,再把读者卖给广告商,在这种理论的驱动下,广告主购买用户,展示产品,完成销售指标,只不过,在销售层面,产品已经和报纸剥离,报纸成了信息的载体,并没有介入到购买流程中。淘宝如此举动,可以看成是在报纸上实验“O2O。” 事实上,利用扫码进行推广并非首例,一号店曾在12年末,包下上海某地铁站的广告位,展示商品,并在商品旁附上相关的二维码,不过,“扫码行动”只推广了一次,便再无续集。 国内也有一家专注于类似“码上淘”的扫码电商创业团队,他们曾经和本地《都市快报》以及《钱江晚报》合作,推出扫码抢购大闸蟹的活动。更多资讯请访问广告买卖网的报纸广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商分析师告诉iDoNews记者:这和地铁站广告位价格高企以及产品转化率有关。总的来说,这注定是一桩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他认为,淘宝的着眼点在于试探O2O以及无线支付,从本质上来说,扫码购物和传统广告的玩法并没有特别大的区别,只不过是把广告换了一种形式,同样,对于导购类杂志来说,这事也没有什么影响,这就是一本DM广告册和一张报纸的广告区别。 而面对报纸读者减少,广告下滑,流量下滑的整体趋势,将报纸广告变成电商平台也不能扶大厦之将倾,换句话说,即使O2O玩得转,也不能拯救纸媒行将就木的状况。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