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人类自有文字以来一种至为美好的人生体验,“黄卷青灯”“悬梁刺股”“雪夜闭门读禁书”……可是,曾几何时,在人与书之间突然冒出了“第三者”——电子化阅读。 随着WiFi信号以无孔不入的态势席卷生活中每个角落,电脑便携化,手机智能化,阅读变得无比简捷、丰富和多元,人们随时随地可以“幸福地阅读”。这种电子化阅读几乎已将从前那种“手不释卷”式的阅读方式挤对得无地自容。 或许有人觉得,电子化阅读的出现正是给了全民阅读一股助力。殊不知,电子化阅读与传统阅读之间有着质的区别。电子化阅读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浅阅读”的盛行和阅读的“碎片化”。有研究表明,我们每天接收到的各式各类信息中,有大量属于无用的信息垃圾。当阅读只是在消磨时光,我们便慢慢地懒得思考与探究,很多阅读内容“随拾随扔,过目即忘”。 当阅读过多地变成群体间的“推送”和“分享”时,个体的鉴别与批判便变得不再重要,大脑开始让位于手指。而电子阅读出版商在利益的驱使下,难免会迎合大众低俗化的胃口而推送那些充斥着色情、暴力、穿越等荒诞不经的内容的产品,低俗化之风日盛,人们的阅读也就自然会陷入一种浅薄、庸俗、无聊甚至类似于“吸毒”的境地。 电子阅读对传统阅读日益构成挤压。2013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39本。而欧美国家年人均阅读量约为16本,北欧国家达到24本。 电子阅读技术发源于发达国家,可为什么我们受到的对阅读习惯的冲击却更为强烈?诚然,电子书有其难以取代的优势,比如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但这些优势往往同时也造就了电子阅读的劣势。 如何让更多人养成亲近纸质阅读、经典阅读的“深阅读”习惯,让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和谐共存,甚至让电子阅读促进纸质阅读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出版部门需要推出优质的纸质读物,保证图书和报刊市场“为有源头活水来”,以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我们的国民则需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拒绝浮躁的、猎奇的、不求甚解的阅读方式,努力克服阅读和思想上的惰性。而这,要依赖于全社会——尤其是家庭、学校以及文化部门的协同努力。“浅阅读”不应当成为我们阅读的主流方式。 全民阅读,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WiFi时代,更需要摆脱芜杂、无效、无聊信息的困扰,好读书、读好书,让书香浸润我们的每一天——这应当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多精彩新闻资讯,请继续关注广告买卖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