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葛甲:中国互联网数字困局待解

来源:百度百家  发布日期: 2014年10月21日 12:23 

  我是从来不大相信互联网企业提供的数字的,这个领域与传统产业不一样,高科技性质使得一是没人管,二是无法管,要做到能与管理线下企业同等程度的监管水平,首先要监管者具备高超的技术和实力,但显然他们并不具备。

  接近30年前,我在上海看新民晚报时有一则消息,有卖黄鱼的个体户促销夸张了,说今天买了4箱黄鱼,还剩最后一箱大家快来买啊,遭到税务所人员收税,无奈只好承认说谎,并委屈地说:“谁知道吹牛还上税啊?”这种情况,在互联网行业不存在,没人去查税,也没人会对数字当真。

  几年前门户网站竞争最激烈的那段时间,有个节目是公布春晚当天的访问量,反正后公布的那个肯定会比早公布的那个多一点,你1亿人访问,我1.2亿。这两年搞应用分发,各种手机助手和各种宝也会公布一波比一波高的分发数字,与当时的情况有异曲同工之妙。电商也是如此,大家都热衷放卫星,都想当第一平台,于是数字就愈发往不靠谱的方向移动了。而这种不靠谱,没人能监管得了,牛到底能吹到多大,与从业者的节操和下限成反比。

  说白了,把比较低的数字吹到比较高,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直接关系到广告商的投放额度和方向,也关系到商家是否会涌入你的平台,更关系到投资人对你企业的看法,继而影响到资金支持力度。你低一点那就是不行,高一点的话,收入的差别和融资规模可就不是那一点的问题了。

  这个行业中也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造假规范,1000万的用户量吹成3000万是没问题的,有节操一点的吹成1500万, 100万用户吹成1000万是极端情况,也许很少见,因为日后接受投资者审查的时候圆不过去。投资者在决定投资之前也会考虑到名义数字与真实数字之间的关系,没人会去真相信那个公布出去的数字,那个数字是要被供起来细心呵护并严守的,不是用来做事的。

  有一传统企业老板创建的搞特卖的电商,在一次公布数字的时候,工作人员看到数字是58万,建议不如改成60万凑个整,被他们老板断然拒绝,称是多少就是多少,不能虚报。这种实事求是的例子放在整个互联网的大环境中,反而成了相当难得的亮点,如英雄事迹一般为人称道了。若按这个大环境的普遍作法去操弄数字,没改成120万就已值得庆幸,别提只是加两万凑个整了。

  问题是,这种唯有数字发布者才能负责,能理解,能洞悉,能修改,能操作,能自圆其说的数字现状,对研究者而言就形成了一道数字鸿沟。数字发布者提供给你的数字,显然不值得信任,你研究一个数字出来,对方不认可也等于零,就算你有理有据,把功课做足,主动权仍掌握在对方手中,说你的数字是错的,你无从反驳,甚至还有风险。就算是极少数情况被挖出来数据造假,发布者也不必受处罚,最多就是做内部协调处理了事。互联网企业至少在数字发布方面,正处于一种无人能监管的超市场地位阶段,这对于消费者和用户的知情权,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严重损害。

  当然,数据造假的危害并不仅局限于用户端,对整个产业发展而言也是有害无益。中国互联网过去20年难以吸引国资和内资,其原因并不仅在于投资政策限制,这个行业有太多的看不懂,也是主要原因。你说你有1亿用户,活跃用户500万,这中间有很多实际情况,非从这个行业出来的人是很难理解的。过去有一家电商网站,每一次用户访问,都会感觉页面被连续点了十下左右,后来才知道,这是利用技术手段提升PV的一种方式,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现有的分析研究机构,在数据分析和测算方面都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都无法做到数字的全面客观。有时候不同机构发布的结果,也都是截然相反的,给消费者和投资者造成了困惑,这里面有的是能力问题,有的是经济利益问题。但互联网真实数字的获得非常难,这是公认的。也许美国人比中国人更清楚中国互联网的真实数字,这不是一句玩笑话。

  我觉得中国互联网目前发展不弱了,下一步是该把数字发布这个问题整顿一下,把数字坐实,压制一下浮夸和浮躁之风了。具体建议,是由工信部、工商总局和网信办等主管机构各自成立数据核查小组,对市面上发布的各种数据进行抽查,如实际情况与误差超过30以上应对企业负责人进行约谈和批评教育,超过50%以上应处以罚款等经济处罚措施,但不对处理结果进行公布,促其内部自我调整。当然,如果能事先对此进行立法,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当一个行业被浮躁和急功近利所绑架,为营造繁荣场面无所不用其极,争相比拼吹牛功夫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行政和立法力量介入加以规范。这不但能规范企业行为,还能检验行政和立法能力,在这个问题上,不作为是最坏的事情。

  当然,用非市场化的手段去解决市场化的行业问题,是要慎重的,以免损害行业发展,监管是为了行业更好更健康发展,不是为了整人。但有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非市场化手段能否接入高度市场化行业?历史经验无数次证明,答案是肯定的,市场不仅需要看不见的手,也需要看得见的手。让行业发展重回西部时代,行业要付出的代价一定会更大。更多广告行业观点请继续关注媒体资源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