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秀时代”的电视大众话语权与狂欢

来源:《视听界》  发布日期: 2010年6月9日 15:19 

 必须承认,我们已经身处真假难辨的“秀时代”。作为社会文化心理的风向标,电视也成了一个尽显“秀”文化的舞台,真人秀节目是“秀时代”的电视明星。

  在北京举行的江苏卫视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研讨会上,一位专家提出,在电视形态创新遭遇瓶颈、同质化竞争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的今天,电视媒体的竞争越来越依赖于自身的“制造”水平。“秀时代”的电视是“制造”出来的。从最早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老大哥》(Big Brother),到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到如今收视异常火爆的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电视制造”一直是创造节目收视神话的秘诀。

  一、适度“制造”——有所为有所不为

  电视真人秀是“真”和“秀”的结合,也就是真实和虚构的融合,观众在真人秀节目中投射了与自我相关的真实情境和幻想情境的综合体验,这不同于观看电视剧的体验。观众一方面渴望被带入奇幻的情境,一方面要求看到真实的人物和真实的反应,制造真人秀不能违背这一媒体和观众之间有契约性质的假定性,否则就会制造过度,使节目显得矫揉造作,甚至会引起观众对媒体诚信的质疑。Fox推出的未婚男女情感真人秀节目《诱惑岛》就曾因有选手疑似已婚而令节目真实性大打折扣。一般来说,在节目的游戏规则和人物挑选、人物关系设置上,怎么制造都不为过,但对于人物个性、语言、剧情冲突的制造却要慎重对待。有时,媒体为了节目的精彩度在关键人物中安排演员,或者对选手进行培训,如果制造巧妙,的确能以假带动真,以假提升真,真假互动,真假难辨,但也有节目制造得生硬过火,反而弄巧成拙。

  二、核心“制造”——话题与人物

  在“秀时代”的语境中,与“秀”相伴走红的字眼还有“雷”,“作秀”往往伴随着“雷人”的现象。“雷”不仅喻示着强烈的震撼力,更代表了刻意“制造”的高度的注意力。在注意力经济时代,“雷”成为话题制造和热点人物制造的追求目标。真人秀节目在节目策划、人物挑选、情景设置等一系列制造环节中,无时无刻不在寻找“雷人”的机会,而“雷”的载体就是节目中的人物。从《超级女声》中性化的李宇春、绵羊音曾轶可,到《非诚勿扰》的“毒舌拜金女”马诺,她们都成功地“雷”倒了大众,“雷”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人物。话题人物的“制造”首重挑选和发现,在海量选手中沙里淘金,需要媒体有独到的评判标准。有研究认为,真人秀中的人物角色不是社会角色的简单投影,而往往与社会角色形成逆向相关性,人们越是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的东西,越是渴望在电视节目中得到补偿。因此,真人秀里走红的人物往往有脱离生活常规的个性和表现,从而成为话题中心,他们为观众提供了非同寻常的感知现实生活的框架,因此,观众对这类非凡的角色总是倾注了注意力,继而喜爱和追捧,从这个意义上说,话题人物即使有“制造”的成分,观众也是乐于接受的。

  三、动态“制造”——事件与跟踪

  真人秀电视节目实现了节目的具体进程和细节展现的真实性,它的“看见它发生”的真实节目风格,使得观众更喜欢它。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制片人在总结该节目走红的经验时提到,他们非常注重在节目中营造“正在发生”、“事件正在进行”的感觉。主持人、嘉宾、编导动态“制造”的悬念和意外环环相扣,令观众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真人秀电视节目就其含义而言,强调的是“真实性”、“互动性”和“表演性”。国外学者的研究也表明,只有“真”和“秀”的结合,即真实和虚构融合在一起,才能使真人秀节目产生最好的效果。当真人秀文本被观众解读时,观众就在与它互动,互动过程是观众将自身体验加诸节目文本的过程,真人秀事件除了“正在进行时”的叙事特征之外,对事态的跟踪发展更是与观众互动的结果。《超级女声》赛事的发展、《非诚勿扰》情感事件的发展,其文本都是媒体与观众共同制造出来的。

  四、价值“制造”——大众话语权与狂欢

  真人秀电视节目的走红,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因为它“制造”了特有的社会文化价值,搭建了一个众生平等的狂欢广场。首先,它对参赛选手往往只设置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的限制,门槛较低,容易取得观众认同;其次,在节目中的观众投票和节目外的观众短信、电话、网络等话语系统,使观众能与节目紧密互动,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普通人话语权的大大提升,使真人秀节目变成了大众的狂欢舞台,在这个舞台上,真人秀制造了代表大众文化心理的价值观。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