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学者巴伊赞·耶茨在其享有盛名的《现代信息检索》一书中提到,用户才是信息检索的最终目的。网络检索行为——网民从需求动机的产生,到发出检索命令,再到接受信息后反馈与满足的——实现过程中,网民个人心理因素作用于过程的始终。这就需要我们考察影响网民网络检索行为的心理因素,从而为网络检索服务更好地基于心理学进行改进提供参考。通过访谈调查和文献分析发现,可以从网民的需求心理、个性特征因素、人格心理因素、认知心理因素几个方面分析影响网民检索行为的心理学因素。 在互联网中男生比女生更活跃,表现为浏览速度快、页面跳转快等按钮比女生频繁。而年龄不同也会导致网络检索的差异,如iProspect调查显示,年龄越大的用户越易于放弃查看第一页后面的结果,60岁及以上的被调查者中49.4%的用户只查看完第一页检索结果后就进行新的检索,而在18~29岁的被调查者中只有32.2%。 能力因素 Hsieh-Yee等通过对59名大学生调查发现,检索时段内的认知干预能力与检索行为的成功率有明显关系。这是因为网络检索的过程是分析、判断、调整认知角度以及总结归纳等能力综合发挥作用的过程。而能力的基础则取决于网民个人的经验、知识、语言等几个方面。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就会导致检索能力的不足,使信息需求的表达及检索策略制定等方面出现随意性、不完整性和盲目性,这些都会影响到网络检索效果。除能力外,情感状态、气质与性格等内容也属于人格心理部分,它们也在网络检索行为过程中发挥影响作用。 二、情感状态、气质与性格 情感状态 网络检索行为的使用与满足是一个情感参与评价的过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人们处在信息环境中,是否接受信息、接受什么信息、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信息,都与接受主体当时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关系。对于网络检索而言,网民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他们对某一信息的认识。网民使用搜索引擎时信心越足、心情越好,越觉得搜索引擎使用起来简单,就越能比较顺利地完成检索任务;当网民心情越低落越觉得搜索引擎难于使用,简直处处与自己作对。 气质与性格 在网络检索行为中不同网民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有差异,知觉的灵活度有差异等,这些差异所表现的是网民气质与性格上的差异。气质使人的性格的表现形式具有显著的个人色彩。气质上的差异性使网民的检索都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行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心理活动特点,表现在网络检索上,有的网民积极主动、有的消极被动、有的富于观察力、有的则粗心大意。一般而言多血质的网民反应敏锐,但注意力不集中、兴趣不稳定;胆汁型的网民精力旺盛、反应速度快,但情绪不稳定、抑制能力差;而粘液质的网民安静稳重、反应迟缓,但注意力集中;抑郁质的网民行动迟缓、却体验深刻,善于觉察到别人不易觉察到的细小信息痕迹。性格是体现在人们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A·培因和T·查理把性格分为理智型、意志型和情绪型三种。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在检索活动中采取一系列不同的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性格不同的人,在检索策略、检索词的长度、搜索引擎的使用次数、检索次数、网页浏览和导航工具及检索结果、效率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除以上诸心理学因素外,思维等内容都属于认知心理学范畴,表现在网络检索行为中一系列思维上特殊的心理倾向。 三、网民网络检索中的心理倾向 倾向质疑——变化着的“不信任”。网络检索过程中的质疑倾向首先表现在对于网络信息的不信任。以网络新闻为例,一条重大新闻能在短短时间内传遍世界,速度与时效是网络媒体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但网络传播也为时效付出了代价,因为速度和时效往往是准确、公正、完整和平衡的敌人;其次,网络的非安全因素如网络病毒、强制性网页呈现等,可能导致网民主动防御心理也即用户本能地采取防御姿态,拒绝信息输入的一种心理。 但网民对网络的不信任并非在心理上一成不变。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每月上网时长40小时以上的网民与2小时以下相比,对互联网认同的多项指标都提升了近14%。熟练网民的信息识别与判断能力更强,能够相对冷静有效地理解网络信息,因而他们对网络的信任度、认同度比较高。 倾向“省力原则”——被原谅的惰性。情报学“穆斯(Mooers)定律”认为,一个情报检索系统,用户取得情报要比他不取得情报更伤脑筋和麻烦的话,这个系统就不会得到利用。就网络检索而言,网民倾向易于使用的检索工具、采用易于操作的检索策略、选择易于获得的检索结果,林林总总正是“省力原则”的体现。施拉姆(1994)也曾对信息选择提出公式: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