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今传媒》 发布日期: 2010年6月12日 15:33 |
步入21世纪,电视媒体的竞争进入了空前激烈的状态,人们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迅速获取最新信息,获取独家新闻的难度越来越大。在信息内容大致相同的情形下,为了更好地争夺受众、赢得收视率,广播电视媒体在创新节目形态、丰富报道技术手段、启用符合受众心理接受和审美情趣的主持人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一项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每位观众每天收看电视节目的平均时间是174分钟。面对全国众多的电视频道,十几万个电视栏目,电视媒体该如何吸引住观众呢?关键是要把握受众心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受众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反映受众的真情实感和所思所想。
一、印象整饰的必要性
印象整饰是指人在交往中有意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印象整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和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适度使用印象整饰技巧对自己的印象进行控制、管理、整饰,能够使人类的语言和行为变得越来越文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和谐。播音员在传播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通过自己的服饰、语言、表情以及动作的选择来影响或改变受众的印象。虽然播音员使受众对自己有良好的印象,需要自身学识、素养,以人格上的充实、完善,但不能因此否认印象整饰的必要性。因为播音员自然、随意的流露,未必能恰当表现自身素质,更未必适合特定的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所以,播音员进行必要的印象整饰是调整传播者与受众关系,确保传播效果的一种必要手段。
印象整饰应与传播内容、特点协调一致。如文艺类节目的主持人可以活泼,服饰可以艳丽;而新闻播音员则要体现庄重,服饰尽可能端庄大方。另外,印象整饰还应适度,过于追求印象整饰可能失去自然,使人感到矫揉造作、哗众取宠,更可能使印象整饰步入歧途,产生负面的传播效应。
二、印象整饰在语言符号中的运用
播音员的播报是通过语言符号(即有声语言的表达)和非语言符号(即动作、表情、姿态等)进行呈现的。语言符号是语音和它所表达的含义即语义的结合物。语音是符号的形式,语义是符号的内容,但语义内容是附着在语言形式上的。新闻播音员的有声语言应准确、鲜明、生动,在晓之以理的同时,起到动之以情的作用。播音员不是简单的念稿,而是在充分理解稿件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播音技巧去充分表现稿件,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把稿件包含的意义和情感,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使受众听到的东西大大超过读到的东西。下面从4个方面谈谈语言符号的技巧运用。
1.语速
语速即说话的速度。语速会影响到听众的接受程度,有声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是诉之于听觉的,电视新闻播音稍纵即逝,不借助一定的设备,难以反复收听。因此,只有受众的信息处理能力与信息输入能力相匹配,听的过程与理解的过程同步,才能将听到的东西全部理解。播音员的语速应充分考虑受众的理解能力和收听习惯,尽可能运用语速来创造一定的语言氛围。如在平静的语境中,常常使用中速;遇到紧急突发事件时,用快速;而在哀悼场合则用慢速。随着受众心理发展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如今的新闻播音语速比过去加快了,这也是为适应受众获取信息的心理需求而进行的调整。
2.语调
语调即说话的腔调,就是一句话里语音高低轻重的配置。语句都有一定的语调,表示一定的语气和情感。如陈述句多用下降调,疑问句多用上升调等。苏东坡曾说“三分诗,七分读耳。”同样的语言,有人说出平淡无味,而换个人说则富有感染力,原因就是他们驾驭语调的能力不同。意大利著名悲剧影星罗西应邀参加了一个欢迎外宾的宴会,席间,客人一致要求罗西表演一段悲剧。盛情难却,于是罗西用意大利语念了一段台词,席间很多客人听不懂意大利语,但罗西动情的声音和表情让人感到了无限的凄凉,在座客人都陷入了伤感之中,但懂意大利语的客人们例外,他们反倒忍俊不禁,因为他们知道,罗西念的根本不是什么悲剧台词,而是一桌宴席的菜单。这个幽默故事,足以说明语调的感染力。播音员将理解、感受、体验融入到语调中,可以表现喜、怒、衰、乐、欲、恶、惧等不同感情色彩。如:明快的语调给人轻松、喜悦的感觉,而深沉的语调则往往表达真切诚挚的感情。
3.重音
重音是指在播音中,那些根据语句目的、思想感情需要而给予强调的词或短语。重音所放的位置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例如:“我是中国人”重音分别在“我”和“中国”上,这是正常语调;如果把重音放在“是”字上,则表示肯定或否定;若把重音放在“我”字上,则强调主语,谁是中国人。受众通过播音员的语言来理解信息。因此播音员的重音一定要准确,以免造成误解。习惯重音是播音员无意识强调出来的,不是依据稿件内容而出现的,不符合内容需要的习惯重音必须杜绝。在重音的处理上,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才能显示强调的效果。强调重音时需要“欲高先低,欲强先弱”。或“低后渐高,弱中渐强”。
4.停连
停连是指在有声语言的表达过程中,声音中断、休止的地方就是停顿。反之,那些不中断、不休止的地方(特别是有标点符号,而不中断、不停止的地方)就叫连接。一句话中,往往包含许多词,这些词的相互关系并不完全相同,有的比较紧密,有的则比较疏远。紧密联系的词结合成小段落,即意群,在播音时,意群与意群之间要有适当的停顿,而一个意群当中则应连贯抱团。这样播音员播得比较清楚,受众听起来也比较明白、省力。如果停连破坏了意群,就会使听的人费解。播音员有声语言的停连要打破标点符号的限制,服从于内容和思想感情运动的需要。有时文字语言该停的地方,有声语言不能停;文字语言不该大停顿的地方,有声语言却要有较大的停顿,否则,语意就会不清楚。停连的处理要充分尊重受众的收听习惯和理解能力。
三、印象整饰在非语言符号中的运用
非语言符号,是指语言符号以外的在信息交流中能够发挥意指作用的其它符号形式,包括我们所运用的手势、姿势、动作、表情、腔调及身体接触等。在大众传播中,受众感受到了大量的非语言符号。据外国学者研究,在一般的两个人对话中,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平均不到该环境的社会意义的35%,有65%的社会意义是用非语言符号传递的。人们在相互沟通时所获得的信息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暗示,而不是来自文字语言。新闻播音员在传播信息时,无意流露出来的非语言暗示,比有意发出的符号更值得注意,因为一个人的行为是性格的表现,一个人发出的非语言符号,大都源自内心深处,极难抑制,它们有时候比语言更能真实地表现这个人的性格,更能真实地传递出内心的思想、情感、态度和意愿。
1.物体语言符号的印象整饰
物体语言符号本是指人类生活中所使用的物体,如衣服、装饰品、发型、化妆形式、家具、住房等。但是在其使用过程中,往往传递出有关使用者的某些信息,具有符号的意指作用,所以从传播学角度称为物体语言符号。 其一,服装的选择。播音员服装的选择,一方面要适合自身气质,另一方面要符合播出内容、基调和演播室的场景氛围。如:春节、国庆等喜庆日子,用大红色来烘托红红火火、喜庆、热烈的气氛;播地震、洪涝等灾害时,穿深灰色衣服来表现严肃、庄重及对灾区人民的同情。电视新闻播音员的服装多以职业套装为主,力求端庄大方,可适当融入一定时尚元素。一般来说,白色、明黄色、绿色、咖啡色、重黑色这几个颜色的服装应该避免。另外,配带首饰应注意,并非“多就是好”,耳环、项链、胸针这三样不要同时出现,否则显得繁锁,应遵循简单大方的原则。其二,化妆的把握。电视播音员上镜前的化妆,是一种必要的修饰手段。电视播音员的化妆不能过于夸张、浓重,应遵循“扬长避短”的原则,将优点放大,缺点缩小,整个妆容应自然、淡雅、清新、干净。
2.体态语言符号的印象整饰
体态语言符号是人们用来表情达意的动作、姿态、表情、眼神等身体动作。
其一,面部表情的传递与应用。面部表情是非语言符号中最丰富的一种。人的脸上有眉、目、嘴、鼻几个器官,这几个器官构成的区域是面部表情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面部表情多通过目光和微笑来体现。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口”,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意愿,通过目光微妙的表现出来。运用不同的目光传递的信息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另外,眼睛看摄像机镜头不能盯得太死,眼神太高显得漫不经心,眼神太低显得轻蔑,应把握好视点的高度,自然、柔和地看着摄像机镜头,就像看亲近的朋友,诚恳真挚,心中有受众,更易找到交流感、对象感,表情也会更加自然、放松。微笑是通过略带笑容又不出声的笑来传递信息的。微笑可以为播音员塑造自身美的形象画上灿烂的一笔,播音员对观众的微笑,能大大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让受众感到友好和期待,对播音员产生信任感。当然,微笑应是发自内心,有感而发,包含着对受众的理解、尊重和亲近感,是真诚的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并非程式化、职业化的面部表情。微笑是否打动人,需要内心的真情实感作支撑,需要交流双方默契的领悟与体会。
其二,姿势动作的传达与表现。姿势动作是指用以表达思想、情感或态度的身体和四肢的运动或静止状态。有学者认为,一个人写字、走路与坐的动作,能相当接近地表达他的个性,这是因为姿势动作比面部表情更难以控制,人们通常无法像严密控制面部表情那样去控制姿势动作,因此,姿势动作常常把人们不愿意暴露的信息泄露出来。另外,手势动作不要太多、太杂,应充分顾及受众的审美价值取向,满足受众心理需求,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四、电视新闻播音员进行印象整饰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电视新闻播音员通过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传递给受众的审美信息是丰富多彩的。要充分展示播音员的个性魅力吸引受众,产生审美效果,就必须充分认识印象整饰在新闻播音中的重要意义,根据不同的传播内容、传播时间、环境和不同的受众群,正确运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让二者相互配合,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恰当运用,除了临场经验和技巧外,还需要平时的知识积累和素质培养。形式的表现需要丰厚的内容作支撑,修养和内涵不是一蹴而就的,新闻播音员要使自己的印象整饰符合受众的角色期待和审美取向,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培养锻炼:
1.人格魅力
作为媒体代言人的新闻播音员,在传播知识、沟通信息、引导舆论等社会职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受众面前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关注,具备健全的人格非常重要。受众往往把播音员的播报同播音员的人格联系起来理解,认为二者是协调统一的。人格魅力是播音员事业发展的基石。播音员的人格魅力应表现在善良、真诚、富有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等优良品质上。罗曼?罗兰曾说:“要把阳光播洒到别人心里,首先在自己的心里要充满阳光。”播音员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生活,奉献给受众,才能在节目中表现出感人的力量。随时关心别人,赞美别人会使人觉得你待人热诚、亲切;常怀谦虚之心,有宽宏大度的胸襟,事业上才能不断进步;有敬业、乐群的精神,给人平易近人,易于相处的印象;真诚待人,认真做事,增强自己的可信度,这些都是播音员应具备的高尚品格。作为一个播音员,必须心中充满爱,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具有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理想,投身改革大潮,真正关心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其人格魅力才会绽放出绚丽的光华。
2.表达能力
新闻播音员是表达者,表达能力如何是衡量播音员的一个重要标准。首先播音员要有表达的欲望,他要有把自己获知的信息、故事和分析传达给观众的意愿和激情;其次播音员的表达应比别人更好听、更富感染力和吸引力;再次是把握表达的主动权和控制权。播音员的表达不应是被动的,而应该是主动的,是有控制权的。要对稿件融入更多自己的理解、感受和对事件的态度,利用色彩丰富的有声语言对文字稿件进行“再创造”,把文字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意义表达出来,让受众感觉到播音员所说的是播音员发自肺腑的、内心深处的东西;播音员所说的正是他们想知道的,增强传播的信誉度和权威感。另外,播音员还应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基本功,吐字清晰,准确规范,气息运用自如,声音圆润,抑扬顿挫,既准确表达稿件内容,让受众听清楚、听明白,又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让受众在收看新闻的同时,也体验到语言美的魅力。
3.风格定位
播音员风格的形成与个性、知识结构、判断能力、修养、处世能力有关。风格是将气质中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内在文化素养相结合,并在工作实践中,根据节目风格不断磨合、修正自己而形成的。播音员的风格定位与节目本身固有的表现形式有关,播音风格与节目风格应协调统一。新闻节目的特点决定了新闻播音员需要端庄、大方、干练、敏锐、权威,并通过自身修养的提高,知识的丰富,良好的精神气质去赢得受众。风格的形成主要在于人的内涵,人的内涵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综合体现在一个人的言谈举止、表情动作、穿着服饰中,综合体现在向他人传递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印象整饰中。 受众往往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传播内容进行理解,受众一般都倾向于接受与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相符合的信息,而对与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不符合的信息,往往怀疑或拒绝。因此,电视新闻播音员必须心中时时装着受众,以一种交流、尊重的心态面对受众,时刻想着受众,一言一行都为他们着想,无论是语言符号,还是非语言符号的印象整饰,都从受众理解、受众接受的角度出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