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三网融合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回顾这十多年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三网融合的舞台上,始终忽隐忽现地活跃着这么一个影子,它不声张、不急躁,看似不紧不慢,但次次都能抢得先机,获取了国家所给予的种种“特权”,IPTV牌照、手机电视牌照、第一批互联网电视牌照、“国家数字电视开放实验室”、首个国家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融合业务创新实验室等等。这些“特权”中的任何一个,对于国内众多传媒公司来说都是“垂涎欲滴”、梦寐以求。也正因为这些“特权”的悉数获得,中国的一个地方传媒集团,浙江省杭州市的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开始进入公众的视线。 对于华数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本刊其实对其关注已久,也一直希望寻找合适的机会来对于其进行全方位的报道,探究它的成功之道,挖掘可资全行业借鉴的成功经验。然而遗憾的是,低调的华数集团屡屡婉拒了我们的采访,并且从当前众多的媒体中我们也很难找到有关华数的详细报道。 2010年4月23日,华数在北京饭店举办了一场规模盛大的产品发布会,华数主动邀请我刊接受采访,于是便有了这篇本刊对华数副总裁赵志峰的专访。 “以技术起家”的华数模式 记者:赵总,您好,首先为贵公司已成为我国三网融合的领军企业表示祝贺。对于华数,业内习惯用黑马来形容,总觉得华数一下由原来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传媒企业突然成为一颗耀眼的业界新星。您能否向读者简要介绍一下华数这十年的发展历程? 赵志峰:好的。华数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年至2004年),组建阶段。华数脱胎于早期的杭州网通信息港和杭州有线电视网络中心,由信息港杭州广电与早年的“小网通”合资成立。第二阶段(2004年至2009年),积累阶段。该阶段有几件大事:2004年,首创了“广播与交互”融合的交互数字电视,创新了数字电视发展模式;2005年,华数建成了拥有50万多小时全国最大的数字化节目内容库;2006年杭州数字电视全交互整体转换通过广电总局验收;2007年,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华数为数字电视发展的省级主体;2008年,首创了融合“数字电视、互联网、信息通信”的“全媒体”服务;2009年创新打造了3G手机电视、互联网数字电视等融合型新媒体。第三阶段(2010年以后),全面发展阶段。可以说,目前华数已基本完成了三网融合基础条件的所有积累,今后的重点任务就是全面发展,利用抢得的先机,尽快成为国内真正的全媒体企业。 记者:有人认为,华数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国BSKYB模式在中国的一个翻版,即先从最底层的网络接入开始做起,然后逐步发展到最上端的节目引进、制作等环节,最终覆盖整个价值链。对此,您如何看? 赵志峰:对于英国BSKYB模式,我们多少有些了解。的确,我们的发展模式有与其相类似的地方,但这更多是一种“英雄所见略同”。我们华数整个业务曲线,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迈进过程。从最开始的有线电视、宽带接入、专网,一直到数字电视、IPTV和内容运营,现已基本成为一个混合传媒集团。 先从硬件技术做起、从渠道做起,它的优点在于对新技术的把握更敏锐。我是做技术出身的,早年并非华数人,而是为华数提供机顶盒服务的合作伙伴,因此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内容商原有的行业垄断、固有思维等因素,使得他们对新技术的兴趣和投资新技术的动力,与技术商相比,要弱的多。就在几年前,一些报社、广电等老总还觉得,网络等新技术掀不起大的风浪,现在他们也都意识到了危机的存在。 华数的“三大核心业务” 记者:从企业成长理论来看,以核心业务为中心进行相关业务的拓展,是一个企业较为稳定可持续的业务拓展模式。请问华数集团的核心业务在哪? 赵志峰:目前华数业务范围较宽,涵盖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整个产业环节,试图拥有这些主营业务的网络渠道资源、内容资源、信息应用服务资源,并逐步向教育培训、电子商务等衍生业务拓展。概况来说,我们主要有三大核心业务:数字电视业务、宽带通信业务、数字化内容与应用服务业务。 记者:对于核心业务,请您再详细介绍一下? 赵志峰:好的。与通常意义上的数字电视相比,我们的数字电视有三大特征: 第一,交互性。目前国内许多企业所谈的数字电视是与模拟电视相对的,仅仅是在传输信号发生了变化,即由模拟信号传输转变为0和1的数字信号传输。而我们的数字电视是互动电视,用户不必受时间的限制,可随时进行节目点播,一举改变了长期以来电视用户被动收视的局面,使得用户完全掌握了收看电视的主动权。上班一族,可以在晚上补上漏看了的白天精彩节目;只要你愿意,你可以锁定《强档电视剧》,一次将喜欢的电视剧都看完。 第二,信息化综合平台。也就是说,电视的功能不再局限在仅仅是收看电视节目,而是变为“家庭信息化终端”和“城市信息化平台”。通过华数资讯,用户可以最快了解购物、旅游、房产、汽车、美食、公共信息等城市实用信息;华数气象,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为用户提供公益性气象信息;华数交通平台,拥有杭州市多个道路交通监控探头路况视频资源,以权威和专业的交通信息、路况直播,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教育充电馆”下设幼教、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以及语言教育四大版块,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充电,等等。此时,电视其实就变为了一个包罗各种信息的“信息数据库”,用户可以随取随用。 第三,用电视。(1)用户可以借助电视购物、订票、订座、家政服务、学习、炒股、玩游戏、看病挂号、找工作等等。(2)宽带通信业务。华数以有线电视网络为基础,运用先进的IP网络技术,建成了全国最大的IP有线宽带城域网和无线宽带城域网,是广电网络实现三网融合的先驱,是全国唯一一家成功运营的新通信运营商。(3)数字化内容与应用服务业务。华数拥有50万多小时全国最大的数字化节目内容库;形成面向全国的融合支撑和应用平台。 华数的“四大成功诀窍” 赵志峰:首先,我个人觉得华数还有许多事要做、还有很多不足要完善,离真正的成功者还有很大距离。但对于华数能走到今天,我也感到非常自豪。就我个人认为,华数能有今天主要源于以下四大因素。 第一,不断创新的精神。“创新、执着、精致、和谐”,是华数的企业精神,我们将“创新”摆在了第一位。我们认为,创新是实现三网融合的核心元素,华数非常注重各方面的创新。 (1)理念上的不断创新。早在2000年,当国人还在热议三网融合,三网融合还更多停留在纸上谈兵之时,意识超前的杭州有线网便投入巨资开始了基于IP技术的全程双向改造。之后,杭州有线还和当时的网通控股成立合资公司--杭州网通信息港,利用IP城域网和网通的电信运营牌照开展宽带接入业务。2004年对于华数来说可以说是富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当时许多城市电视台都热衷于数字电视。华数则认为传统的数字电视弊病很多,不能互动,只能扮演过渡产品的角色,因此,在那年开始全面推进自己的互动电视业务。2004年3月,杭州有线的杭州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计划启动,杭州有线成立了华数数字电视公司,以赠送数字机顶盒的方式,挨家挨户将原来的有线电视用户升级至可实现互动功能的数字电视平台(功能已等同于IPTV)。 (2)体制上的不断创新。不断进行体制上创新,始终有一整套灵活的管理体制,拥有体制上的优势,则是华数成功的诀窍所在。最为外人所称道的是,我们用人制度上的创新,在人事任命上,一般地方电视台领导由地方政府任命,而我们华数则由董事会任命。2007年,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将华数界定为数字电视发展的省级主体。2008年、2009年连续荣膺中宣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发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荣誉称号。 (3)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华数从技术和网络起家,因此对新技术的研发非常重视。十年发展历程,我们有许多技术走在了全国甚至世界的前列,如华数2004年推向市场的双模机顶盒,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技术创新。有了这个机顶盒,我们不仅可以拥有传统的广播业务也就是直播业务,同时拥有了基于IP的点播业务。华数当时拥有这样二合一功能的机顶盒不仅在国内属于首创,国际同行中运用的也很少。 (4)业务上的不断创新。现在属于华数的全面扩张期,上次你参加了华数的产品发布会,可发现我们的业务范围很广,合作伙伴很多。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现在正与淘宝网合作。主要开展两项业务:一是华数数字电视+淘宝互联网电子商务业务,电视版淘宝网将成为全球第一个由互联网电子商务和新一代数字电视技术结合的创新模式;二是手机淘宝网+华数海量媒体资源业务,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面向消费者的无线零售平台,手机淘宝网将引入华数传媒集团海量媒体资源,实现基于手机淘宝平台的全媒体服务。 第二,一支非常出色的团队。华数非常注意人才队伍建设。秉持唯才、唯德使用的原则,只要你有能力,不问资历、年龄,大胆启用。从上次的产品发布会的签约仪式上便可看出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代表华数签字的人普遍非常年轻,与之对应,华数的签约客户显得都相对老成。华数之所以有这样一支出色的团队,离不开华数的核心人物曹总。曹总为人非常富有创新精神,信奉“低调做人、踏实做事”,敢想、敢干,但很少接收外界采访。 第三,诚信低调的行事风格。华数行事以诚信相待。我们认为对于新兴行业来说,尤其要注意着眼长远,不能急躁和寻求短期小利。无论是对用户还是合作伙伴,只要做出承诺,一定竭力兑现。2004年,我们在杭州开展互动电视业务时,承诺两年不提价,这其实是在亏本铺业务,但我们坚持下来了,结果证明,当时的市场培育非常有战略意义,目前杭州许多市民已经习惯使用我们的互动电视。华数另一个行事原则是低调,这与江浙一带企业家的个性有关。 第四,耐住寂寞的执着。“三网融合”是个全新的领域,技术密集度高、技术创新繁多,而且在许多业务领域都需要长远投资,如果没有做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很难坚持到现在。其实,在三网融合领域,国内一些企业的起步并不比华数低,但之所以没能突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耐住寂寞的执着精神。 记者:有人认为,华数的成功与华数已具备了“三网融合”所需要的所有基因有关。对此,您如何看待? 赵志峰:对于这个观点,我比较赞同。应该说,华数公司整个组建过程就是一步步为三网融合做铺垫的过程。(1)在传统电视业务上。华数原来便是有线电视的区域网络运营商。解决了传统电视业务问题。(2)在互联网业务上。华数还是本地区域性的宽带网络的运营商。这意味着华数在互联网业务上有着相当的优势。(3)在数据通信业务上。华数网通信息港的前身系由杭州广电与早年的“小网通”合资成立,天生就有着广电与电信两大系统“混血”的基因。 对于华数来说,早就为“三网融合”搭好了公司构成骨架,可谓万事俱备,只欠国家相关政策的东风。 记者:对于华数的成功,业内也有人士认为是通过强大官方资源支持实现的,因此,他们认为,华数模式不可复制。对此,赵总您如何看? 赵志峰:对于这个问题,已经是不止你一个人问起过。可以这样说,华数的成功当然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我们认为,做出这样推断的人只看到了华数今天所拥有的鲜花和掌声,而没有看到华数近十年的默默执着艰辛奋斗。政府为什么要支持你,是因为你做出了真东西,是因为你在这个领域中干的好。“三网融合”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如此重要,党中央国务院当然要对优秀的企业进行扶持。而且,我个人觉得华数让政府放心的是,我们拿了牌照和项目以后,都是扎扎实实干事的,而不是为了牌照而牌照,为了项目经费而项目。华数做的事情,只要有想法的企业都可以做,国内与华数合作的有线网络公司也不乏成功的案例。 华数的“四大未来规划” 记者:在三网融合领域,华数可以说目前已经处在全国的第一方阵。请问赵总华数在未来的发展中还有哪些重大规划? 赵志峰:可以这样说,华数目前已为三网融合提供了较好的硬件、软件,我们既有传统的有线电视网络,拥有通常意义上的数字电视业务,还有自身独有的互动电视业务和综合数字信息服务,也有一流的企业制度和人才队伍。华数今后的发展重点是: (1)打响品牌。华数在前十年的发展中,基本是扮演了“幕后英雄”的角色,我们为国内几十家网络公司做后台服务,他们对我们的评价很高。但在手机电视和互联网电视等新的领域,华数要真正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就必须走到前台。我们需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树立起华数品牌。 (2)整合资源。我们现已把广电、互联网和数据通信的资源聚到了一起。当务之急是把这些资源进行优化重组,使这些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3)寻找合适的战略伙伴。虽然华数已在三网融合领域走在前列,但繁荣中国的“三网融合”事业不能仅靠一家或几家企业,“三网融合”涉及许多产业链,需要大量的企业协同作战。 (4)积极探索互联网音视频和互联网电视的盈利模式。在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传统有线电视、通常意义上的数字电视和互动电视,以手机为接收终端的音视频服务这两大领域,华数都已经找到了较为成熟的盈利模式。而目前互联网音视频和互联网电视的盈利模式还不是非常明朗,华数人正在和国内其他互联网服务商一道积极探索。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