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广告新闻传统与地缘优势

来源: 南方周末广告网 作者: 南方周末广告部 日期: 2009年10月21日 点击数:Loading...

        追根溯源,还是广东百年新闻传统在《南方周末》身上打下的烙印。
  其一,广东毗邻港澳,有与海外交往的历史传统,在近代中国,风气先开,涌现了许多传媒人才,出生在广东新会的“维新变法”领袖梁启超是其中之一。作为近代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新闻思想家,梁启超认为报刊影响巨大,关乎国家民族命运;他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即“监督政府”、“向导国民”;他继承文人论政传统将政论文体推上中国新闻史的高峰。他曾言,“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救国”。一百多年来,广东传媒人、广东传媒身上一直带着“爱国”的印记。
  其二,1949年以前,广东由于地理位置独特,我党领导的新闻事业一方面要适应“白区”复杂多变的环境,另一方面又要推动统一战线的壮大,所以当时在广东、香港创办的报纸非常注意宣传的技巧,在具体办报活动中坚持深入贴近群众。1941年,党在香港创办《华商报》(《南方日报》前身)时,周恩来同志就有明确指示,“不用共产党出面,不要办得太红”。1950年,《南方日报》创刊不久便在香港设立办事处,以开展发行广告工作;提出“企业管理”的理念,并且在报上刊登广告。这段历史不经意间形成广东传媒的独特传统:办党报者会广泛听取党外各界人士的意见,新闻宣传注意传播效果而不机械追求形式的统一,注重传媒的商品属性。
  其三,改革开放使广东成为新闻多发地,为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沛的养分;广东读者也因此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和全国意识,相对少囿于地域色彩,广东报业因此获得了具有活力的土壤。
        但对于一份报纸而言,新闻思想还是表象,做报纸首先是做人。这一点在《南方周末》25年的成长史中暗含着具有逻辑性的解释。
 

标签: 南方周末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