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日期: 2011年4月11日 14:27 |
●2010年,连锁企业续约房租成本平均上涨约30%,人工成本平均上涨15%。 ●2010年,百强企业的店铺数量增幅9.8%,是2006年以来增幅最低的一年。 ●35家主营百货的连锁企业的销售额和店铺数量平均增幅分别为23.2%和18.5%,而以超市为代表的快消品百强, 2010年的销售规模和门店数量增幅分别为13.8%和4.5%,百货业增速明显高于超市企业。 2010年中国连锁百强榜显示 成本大幅上涨 考验连锁企业 文/本刊记者 陈岳峰 如果经营成本陡增50%,平均净利率还不到1%的连锁零售业是不是会觉得“天要塌下来了”? 这一次,天或许真的要塌下来了。 3月28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了“2010中国连锁百强”。调查显示,2010年,百强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经营成本的提高,包括租金成本和人工成本。其中,连锁企业续约房租成本平均上涨约30%,人工成本平均上涨15%。 而在通胀压力下,企业的运营成本还在不断增长。有专家称,连锁企业在2011年可能将面临近50%的成本上涨。如何消化如此之高的上涨成本,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连锁百强榜上的前五张面孔没有丝毫改变。继2009年取代国美电器成为百强榜首后,苏宁电器集团以1562亿元的销售规模再次荣膺,国美电器、百联集团、大商集团、华润万家分别以1549亿元、1037亿元、862亿元、718亿元的销售业绩排名第二至第五位。 经营成本大幅提升 经营成本的大幅提升,成为连锁企业当下最头疼的问题。 而导致成本上涨的两大罪魁祸首是:租金和人工。 连锁百强的调查认为,租金上涨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连锁企业之间对优质网点资源的竞争,二是近年来房地产价格飙升,“这导致企业租金成本明显提高,有限的利润被租金吞食,也造成企业新开门店数量的减缓。”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说。 统计显示,2010年,连锁企业续约房租成本平均上涨约30%。 而人工成本上升的直接体现是员工工资和福利的增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百强企业的抽样统计显示,2010年,连锁企业人工成本平均上涨15%。此外,人员流失率高以及因此造成的招聘、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也明显增加。 但与此同时,连锁零售企业的销售增幅却在逐渐减缓甚至迅速下滑。受通胀影响,商品的售价在提高,但消费者的客单价却在下降。本轮通胀已经完全不同于2007年的温和通胀,能给零售企业的业绩带来利好刺激。“CPI指数的持续高位,导致连锁企业的经营成本上升。”裴亮说,通胀已经对连锁零售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长期来看,成本上升是企业必须面对和消化的重要问题。” 点评:羊毛出在羊身上。成本上升如何消化?零售企业如果不注重挖潜增效,提升后台和人工效率,而仍然只想将这些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和供应商身上的话,在持续的通胀期内,绝对是饮鸠止渴的做法。 门店增幅5年来最低 成本上升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门店增幅的下滑。 2010年,百强企业的店铺数量增幅9.8%,是2006年以来增幅最低的一年。这对连锁业来讲简直有些雪上加霜。 不过,门店数量增幅放缓早有迹象。2006年到2009年,百强企业开店数量同比增幅分别为26%、17%、24%和19%,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有18家连锁企业的店铺数量增幅为零增长或负增长(2008年和2009年分别为7家和16家)。 尽管成本上升、开店速度大幅放缓,让人还能稍感宽慰的是,连锁企业的销售规模增长还算不错,达到1.66万亿元,同比增长21.2%。这使得连锁百强的销售规模一下回归到2007年的增幅水平。分别比2009年的13.5%和2008年的18.4%高出7.7和2.8个百分点。 此前,百强增幅已经连续两年创下历年新低。 而区域企业也仍然势头强劲,2010连锁百强中,有18家企业销售增幅超过30%,其中大部分是区域型连锁企业。 据悉,百强企业门店总数达到15万个,同比增长9.8%。百强企业销售额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与上年基本持平。 裴亮称,虽然连锁百强的开店数量增幅下降,但销售规模上升明显,显示出百强企业营运质量的提升。统计显示,百强企业可比店铺2010年销售额平均增长10%左右,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依然有小幅增长。 点评:门店数量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是房租大幅上升给零售企业的盈利带来巨大挑战,所以本土企业对此比以前更为谨慎。另外,裴亮分析,一些本土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投资百货、商业地产与购物中心,这些项目投资大,因此在开店数量上就会打折扣。 不过,门店数量是规模的重要衡量指标,这也是一场内外资的拉锯战。问题是,谁将最先败下阵来?当然暂时没有答案。但不容忽视的是,外资的扩张能力明显比内资要强得多,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扩张速度。 超市增速远低于百货 一个值得主业为超市业态的企业关注的现象是,百货业的增速已经远远超过超市业。 2010年,以经营百货为主的连锁企业占据了1/3的百强席位。35家主营百货的连锁企业的销售额和店铺数量平均增幅分别为23.2%和18.5%,明显高于超市企业。 而以超市为代表的快消品百强,2010年的销售规模和门店数量增幅分别为13.8%和4.5%(剔除个别特殊情况),店铺增幅低于2009年,但销售增幅比2009年有所提高(2009年分别为10.2%和 9.5%),显示出经营质量的改善。 裴亮称,并购已成为百货企业扩张的重要方式,大商集团、茂业国际等为数不少的百货企业在2010年进行了并购。 统计还显示,2010年,百强企业中有34家开展了网络零售业务,实现销售规模约30亿元。访问量和销售额较大的网店主要集中在家电和百货企业所营运的平台。 此外,农村市场和社区商业逐渐成为零售发展的重要市场。百强企业积极参与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新增门店很多是纳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农村店。一些社区超市和便利店通过增设服务设施,延长营业时间,增加服务功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百货店也在强化其社区渗透能力,开发社区型购物中心。 裴亮认为,2010年,连锁企业尽管遭受了诸多的压力和挑战,也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包括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消费市场的持续增长。而在2011年,整体经济环境将进一步带动消费市场的繁荣,包括工资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机制的改善;同时,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导向将促使更多流通业扶持政策的出台,即将发布的“内贸十二五发展规划”也将有力推动连锁业的发展。 点评:有意思的是,在2004、2005年以前,百货业曾一度被新兴的超市业态逼入困境。这一次反超,让人顿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感慨。所幸的是,很多超市企业也早已涉足百货和购物中心业态。这让一些企业多少避免了被人反超的尴尬。 然而,对更多的以超市为主业的企业来讲,在成本上升不可避免、利润率远低于百货业且被进一步稀释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持续快速地增长,如何在市场中不被淘汰,在市场环境正在逆转的当下,已经成为一个现实而严峻的课题。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